相传古琴已有3000余年历史。历代诸多的琴学文献记载都认为,琴是由伏羲、神农、黄帝、唐尧、虞舜等圣贤所创制。春秋战国时期,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,由于“士”族文人阶层的兴起,使得古琴成为当时士大夫修身理性的工具。孔子、庄子、荀子等先贤圣哲,不仅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了各自的琴乐审美观念,同时也是出色的古琴家。
古琴清、和、淡、雅的音乐品格,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、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,又因其音域之宽广、音色之深沉、余音之悠远,在历史长河中,由一件乐器,逐步演变为历朝历代的皇帝和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道器,甚至是修道人的法器。
古琴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心灵伴侣,经由它,我们较终达成生命的圆满。抚琴之路,是一条自我生命成长的道路,让我们回归身体的松静自然,回归内心的清净觉照,与天地万象相交游,与自然之气相往来。
古琴不仅高雅,且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,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文人、文化修养人士手中爱不释手的乐器。
儒家推崇中和之美,平稳节制、含蓄淡雅。
道家倡导自然、清静、无为、柔弱、和谐。
老子说:“大音希声”,正声应“简静”,静才会有空灵渺远的空间感,才能有与万物合一的心灵体验。
庄子提出“平易恬淡”为人生理想。“平易恬淡,则忧患不能入,邪气不能袭,故其德全而神不亏”。
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《陋室铭》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“可以调素琴、阅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”的淡泊境界。
文人逸士,以琴会友,觅知音,不竞不求,不炫技,不卖弄,远离名利纷扰,清修自娱。
“故清者,大雅之原本,两手如鸾凤和鸣,不染纤 毫浊气,必以贞静宏远为度,从容婉转”。